解读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 5 要点
发布于:2016-12-14
文章来源:中文站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受到一过性血糖升降的影响, 稳定性强, 是反映既往 2~3 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管理及监测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含量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小于 2.0%。
HbA1C 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在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且以 HbA1c 为目标的强化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速率与血红蛋白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其生物学变异性小,性质较稳定,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较静脉血糖更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情况。

临床价值
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
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单次血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而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情况,可以得出患者最近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辅助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2010 年,ADA 将 HbA1c ≥ 6.5% 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监测,可以对患者近期内的血糖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监测,通过检测结果判断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与发展情况。
怀孕期间糖尿病控制的指标
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 (测血糖当然增高) 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影响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因此,任何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因素都会干扰 HbA1c 测定,对结果产生影响。干扰因素包括血红蛋白病、衍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药物,某些疾病状态,妊娠等。
控制目标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 7% 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因此,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 2 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 3 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牛宝体育app官网·金斯尔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组合

适用仪器
本试剂盒适用各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议客户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本试剂盒进行检测前,根据实验室情况进行验证。
参考区间
参考相关参考文献,并通过数据验证,得到我公司正常参考区间为:4-6%。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区间。
凡注明“来源:XXX”“转载(自):XXX”、“摘自: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