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体外诊断产品创新的“短板”
发布于:2010-08-25
文章来源:
在本届CMEF第四届中国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上,我国医学检验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中
延伸研发平台
丛玉
丛教授举例说:“1997年我到广州出差时,曾被邀请到国内知名企业的研发团队讲解最基本的血球检测原理;此后的十几年,在每一个研发阶段,此企业都推出新的研发成果,血球仪从两分群、三分群发展到全自动、五分类,与此同时,医院的实验室俨然成为企业的第二个车间。这边工作人员在做着标本,那边就是企业的工程师、研发人员,其间遇到的问题,大家在第一时间一起沟通和解决。”
开发检验前处理系统
丛玉
一张小小的化验单往往牵扯着众多患者的忧虑。值得关注的是,据统计,有50%-70%的检验结果误差出现在分析前处理阶段。丛玉
及时了解国际动向
丛玉
一是自动化。近年来,自动化仪器不断取代繁琐的手工操作。二是床旁化。现在床边化检验仪器悄然兴起,而且小型床旁检验仪器的发展速度很可能超越自动化仪器。大约在5年前,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血糖仪还是难以实现的,然而现在已变为现实了。此外,在地震、维和等突发应急事件中,以及乡镇卫生院、家庭病房里,即时检验(POCT)仪器较大型设备能发挥更独到的作用。三是分子化。检验仪器的分子化关系到未来健康和疾病的预测,以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此外,标准化、国际化、信息化等都是体外诊断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摘自:中国医药报
凡注明“来源:XXX”“转载(自):XXX”、“摘自: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